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是我國檢驗檢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檢驗檢測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誕生
在近30年的檢驗檢測市場發展中,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異軍突起,發展速度之快、體量占比之突變,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國家實施檢驗檢測統計制度以來,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已實現了連續6年的高速發展。
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最早得益于三個領域的重大調整改革:
一是工民建領域,住建部門將原來建設項目竣工檢測驗收工作放開、市場化,一些基層的原隸屬于住建部門的正處級正科級事業單位改制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甚至一步到位改制為民營企業,這些改制的實驗室因為傳承了過去住建部門的人脈和業務,取得了穩定的市場份額,一些具有開拓精神的機構縱橫捭闔、上下(游)延展業務,由過去業務單一狹窄的局限于本縣級或市級行政區域的工民建檢驗檢測機構逐步發展壯大為面向全國市場的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
二是得益于機動車安檢市場化改革。2004年5月1號實施的《道路交通法》及其實施條例,對過去由公安部門的車管所壟斷經營的機動車安檢機構管理體制實施了社會化改革,資質(準入)交給原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規定只要通過質監部門的資格許可和計量認證,就可以從事機動車安檢。一夜之間,大量社會資本涌入,機動車安檢機構數量由2004年全國不到3000家,發展到2020年末的12000家,占據了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總數的近1/4,但這上萬家機構各自為政,沒有頭部企業,沒有全國知名集團,是檢驗檢測“小散弱”的代表性領域。
三是得益于環境監測體制的改革,在國家“放管服”政策大氣候下,各級環保部門紛紛將其隸屬的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退出環境監測(檢測)市場,多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向社會第三方(實驗室)招標購買環境監測(檢測)數據,由社會第三方機構對數據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環境保護部門針對環境監測機構的市場化改革,使得于2002年1月1日起實施的10項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一些民營的室內空氣檢驗檢測機構有了用武之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轉戰環境監測市場,第三方(主要是民營機構)環境和室內空氣監測(檢測)從20年前的難覓蹤跡發展到2020年年底達8000多家,是僅次于機動車安檢機構的資質認定大戶。但是,跟機動車安檢機構(市場)一樣,這一領域也是“小散弱”問題嚴重、缺少領軍機構,沒有全國品牌連鎖機構,社會反映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重災區,是監管部門重點監管和治理的對象。
其他領域,像珠寶黃金首飾檢驗檢測,由于放開了人員資質要求(2000年前,從事珠寶檢測的人員必須取得質檢總局認可的國家珠寶檢測中心頒發的人員考核合格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后來下放到省局發證,再后來取消了),加上設備投入相對少,市場準入門檻低,民營資本進入的也很多。
民營機構雖然在數量上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截至2020年年底,平均每家機構的營業收入僅為509萬元(比2019年的戶均483萬元有所增長),遠低于同期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戶均732.5萬元的營業收入(2019年全國戶均為712萬元)。
圖1 2014—2020年中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比例(數據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統計顯示,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利潤薄,單份檢驗檢測報告平均收入僅400元(2019年僅327.21元),比2020年全行業平均數低232.45元(全國報告平均價格632.45元),利潤稀薄,依靠“低價”來維持生存,在這樣的運營壓力下,個別機構難免違規操作,不檢測出報告,加大了監管機關的監管風險。
圖2 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對外出報告數量的變化(數據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成長發展遇到的問題
首先,是政策層面的問題。雖然在“放管服”大氣候下,政府監管部門在資質準入、招投標限制、兼并重組等方面放寬了要求,給民營機構國民待遇,但在各地具體實施層面,并不像國家監管部門要求的那樣都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在CMA資質申請上,一些地方以總局沒有出臺后續相關操作層面的細化措施為由,暫時不執行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告知承諾(先許可發證、3個月內再核查能力)的CMA改革新政。在一些地方,民營檢驗檢測機構要申請一些敏感領域的擴項(如化妝品、危險貨物運輸罐車罐體),一些地方局以各種理由拒絕受理。一些地方在招投標中設置了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難以企及的條件,讓看似對民營機構開放的招投標活動流于形式。在機構重組方面,民營機構投靠(被兼并)國有檢驗檢測機構的例子很多,但鮮有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兼并重組國有檢驗檢測機構的案例。雖然這些年,中央和國務院文件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文件都反復強調,要鼓勵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進入檢驗檢測市場,構建開放、公平的檢驗檢測市場環境,但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在很多地方,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還是享受不到應得的政策紅利,一些地方對上面政策的自行裁量問題仍然突出,亟須打通“最后一公里”,讓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真正暢游于平等公正的檢驗市場。
其次,從市場層面來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也面臨巨大的市場挑戰。一些特殊領域(如特種設備、防雷避雷、醫療器械等),民營檢驗檢測很難進入。一些國有檢驗檢測機構,身披鋼鐵鎧甲(一些體制內的檢驗檢測機構擁有多個“國家質檢中心”、“行業質檢中心”光環),與近乎赤膊上陣的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在市場上搏殺。市場監管總局的國家監督抽查任務前些年改革,搞招投標,一度有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入圍,但2020年的國家監督抽查中,承擔任務的機構里已經難覓民營檢驗檢測機構蹤影。一些省里的監督抽查任務也是“叫好不叫座”,有名無實(利)。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大多抱怨其他機構(包括體制內的競爭者)低價搞亂市場,但殊不知,在監管部門和體制內檢驗檢測機構眼中,民營檢驗檢測機構背負的低價競爭搞亂檢驗檢測市場的罵名最大,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生存壓力比體制內的機構要大得多。
第三,從管理層面看,在股權結構上,大部分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都會走到合伙人制。在激勵制度上,大多數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都采取市場(營業)業績(獎勵)+股權激勵的激勵制度,但對于一般檢驗員工,往往一開始只有基本(保底)工資+業績(獎勵),沒有股權激勵一說。這就造成某些看似發展很輝煌的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基層的一線檢驗員的收入并不高,收入高的都是高管和一些中層。收入分配的差距必然影響到團隊凝聚力和員工的歸屬感。在內部管理上,一些機構過分抓市場,疏于內部管理,等到監管部門來檢查,突擊補造原始記錄、原始臺賬,有的機構每年(月)出的報告量和耗材(標準物質、試劑等)明顯不匹配,讓檢查人員一抓一個準。
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未來發展方向
1、行業集中度日益增長,頭羊的帶隊作用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大型檢驗檢測機構較強的社會公信力和檢驗檢測服務能力使其可以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檢驗檢測服務,也將更多地參與到政府部門監督抽檢等大型檢驗檢測活動中,在增強盈利能力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自身公信力和技術能力,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大型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檢驗檢測行業整體集中度將不斷上升。以國外檢驗檢測行業為參照,國內民營企業會出現頭羊企業,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行業“小散弱”的狀況將得到一定扭轉。
2、與資本共舞,建立競爭優勢
檢測行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于上億元級別中等規模的檢驗檢測機構而言,如果吸引到優秀人才或者利用資本的力量,就能使自身獲得發展先機、占領市場高地。如若按部就班,在國內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未來前途難料。
國際檢驗檢測機構一般遵循“私募基金(PE)控股或全部控股——更換管理人——內生增長+并購增長”的資本運作模式,一些有遠見的國內民營檢驗檢測機構老板也正在學習這一做法,利用股權激勵、借助資本的力量,通過“內生+并購”兩條腿走路,找標的、納人才,以此突破發展瓶頸,做大做強。
3、突破原有業務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迅速發展,網絡技術4G時代向5G時代跨越,未來的各行各業都將因互聯網而改變。有人說,未來最好的醫院可能是沒有醫生的醫院,未來最好的餐廳可能是沒有廚師的餐廳。雖然,不可妄言,未來最好的檢驗檢測機構將是沒有儀器設備、沒有檢驗人員的“檢驗檢測機構”,但線下傳統的抽樣(送樣)到實驗室檢驗、出具檢驗報告的模式,將來很可能會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突破現有的商業模式。遠程檢驗、共享檢驗、無人化檢驗等未來商業檢驗模式將會逐漸興起并成為傳統檢驗商業模式的顛覆者。在未來檢驗檢測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要想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必須打造“人無我有、領先一步,人有我專、技高一籌”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4、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持續加大對全國4萬多家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力度,機動車安檢機構和環境監測(檢測)機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占比都超過60%,是監管部門重點監管領域(對象)。市場監管總局一手抓“放管服”改革,一手抓監管,多措并舉,對違法違規機構出重拳,包括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的專項監督、日常監督、舉報線索查處、檢驗報告網上公開查詢、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構建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提高了機構違法失信成本。檢驗檢測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既要靠監管部門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能,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廣大檢驗檢測機構自身誠信守法,不踩紅線。
5、大力引進人才,搶占人才制高點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誰掌握了高端人才,誰就占領了制高點。目前,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急需的是管理人才和市場人才,急需培養打造高端人才隊伍。如何引進、培養和鍛煉人才隊伍,是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面臨的重大課題,只有將企業的發展平臺與人才的個人事業預期緊密結合,使得公司的愿景目標與人才個人的事業發展愿景目標高度契合,才能實現“雙贏”。人才的引進,要靠公司實力、領導者心胸和眼光,人才的培養要靠行業的歷練、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
6、擁抱“一帶一路”,與國際一流機構對標,打造國際一流檢驗檢測機構品牌
2020年春節期間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檢驗檢測行業也難以獨善其身。一些本來起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設立分支機構開拓國際市場的國內檢驗檢測機構,國際化步伐或陷于停滯或延緩調整了國際化發展戰略目標。
但對于優秀的具有敏銳戰略眼光的人(機構)來說,這次全球疫情,是困難也是機遇,是挑戰更是鞭策。像華測、譜尼等一批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頭部企業、領頭羊,其成為國際一流檢驗檢測機構品牌的戰略目標不會退卻。在這些頭羊的帶領下,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中,對標國內外先進檢驗檢測集團,學習先進管理和服務理念,建設先進檢測平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自我蛻變,縮短與行業國際龍頭的差距,努力成長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檢驗檢測機構民族品牌。
加強檢驗檢測市場監管、維護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推進檢驗檢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尤其是加強對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支持和監管,是按照“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原則,做好新時期檢驗檢測市場監管的重要課題。筆者愿此文,能為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起到幫助作用,也讓國有、外資檢驗檢測機構看到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成長和發展的方方面面,相互學習、相互監督,也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共同為我國檢驗檢測市場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