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操作的電梯出現前,電梯都需要操作員手動控制電梯的升降。
當時電梯轎廂內沒有樓層按鈕,只有上下行的控制開關或按鈕,操作員需要在轎廂內操作電梯,停站時也需手動平層。當層站有召喚時,轎廂內有顯示器告知操作員哪些層站有人按下了召喚按鈕。
隨著更可靠、更安全的自動電梯在30年代出現,載客用手動操作電梯已經很難看到。
(控制電梯上下行的控制開關)
舊款自動電梯的按鈕,多是凸出的圓形的黑色按鈕,它們多數不設燈泡,因此不能從外表看到是否已經按下。指令透過繼電器傳到機房控制柜的控制板上,控制電梯停站。在機房內,維修員可在制板看到已選擇的樓層。
少量電梯按鈕在按下后不會彈出,而是保持在按下的狀態,如果按錯了可把按鈕拔回取消。部分按鈕的設計在到站后不會彈出,直至最后一站時才一口氣彈出。
(按下不彈出的按鈕)
有些電梯的按鈕和樓層顯示合一,按下的按鈕不會亮起來,而是按照電梯的位置亮燈。
(跟隨電梯運行而亮起的按鈕)
部分電梯的按鈕轎廂內、轎廂外是聯動的,層站外召喚按鈕被按時,轎廂內按鈕也相應亮起,讓乘客知道電梯將會在該層停站。
70年代的電梯按鈕
較新的電梯(約七十年代起)按鈕統一為燈泡亮起為按下,并用另一套燈泡作位置顯示。部分大樓選用新出現的輕觸式按鈕,從此以后,按鈕的操作方式幾乎統一,但外觀上更具風格。
七十年代日立電梯輕觸按鈕
輕觸按鈕內部構造
那時惟一有些特點的,就是在部分手動門電梯(多作貨運用)的樓層召喚按鈕。該按鈕可用作催促他人,當其它樓層的召喚按鈕被按下時,電梯的蜂鳴器會響起,提示使用者盡快關門。
附設催促功能的樓層召喚按鈕
一些樓層召喚按鈕設有小顯示屏,按下時會顯示In Use、或Coming字眼,比較特別。
少部分只有兩個層站的舊式電梯,當「In Use」燈亮著時按下召喚按鈕是沒有回應,必需待燈熄滅后才能按下。
80年代的電梯按鈕
八十年代起,為了方便殘疾人使用電梯,不少電梯會加上一組殘疾人專用的按鈕。按鈕安裝在較低的位置方便方便殘疾人使用。而這些按鈕在使用上并無什么特別的功能。部分外國地區例如日本,殘疾人按鈕和普通按鈕是分開按的。
(殘疾人專用的按鈕)
除了殘疾人按鈕外,電梯按鈕上亦加入盲文,方便盲人使用。
(早期帶有盲文的電梯按鈕)
在九十年代,政府已規定新設立的電梯系統中,一群內至少有一部要設有盲文。
當時的地鐵公司在現有和新落成的車站加設的電梯中,亦不乏這些設置。
(地鐵車站內的電梯,部分采用較大型的按鈕)
90年代到現在的電梯按鈕
九十年代,迅達推出了Miconic 10電梯智能分配系統,按鈕被移至電梯外,只剩下開門、警鈴及關門按鈕。
(Miconic 10樓層召喚按鈕)
隨著建筑高度增加,電梯層站也增多,部分層站較多的電梯,改用了數字鍵盤取代轎廂內無數個按鈕。
國標規定無障礙電梯轎廂內其中一組的按鈕須在地板以上不小于900mm,不多于 1200mm的位置。對于停站較多或空間有限的電梯,設置數字鍵盤既可減少按鈕數量,又可符合國標要求。
(數字鍵盤)
2000年以后,觸摸屏也成為了電梯選層系統的一員。傳統電梯只是利用顯示屏作報站或播放影片,近年已經有部分廠商利用觸摸顯示屏來選層。除了選層用途外,也可刷卡或者無卡密碼輸入。
除了輕觸顯示屏外,也出現無需使用者接觸的感應操作盤。使用者只需在感應器前揮手,便能召喚電梯。整個過程不用接觸或按下,能夠大大減少細菌從按鈕中傳播的機會。
(無需按下的召喚按鈕)
電梯感應操作盤能配合廣播系統操作,例如在選擇樓層按鈕時,播出音樂聲以作確認。在按下警鈴時播出“請保持冷靜”等聲音,增進電梯與使用者的協調。
按鈕的燈光顏色更多樣化,除了常見的黃色、紅色和綠色外,也有橙色、藍色和白色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