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 與越來越多行業快速融合的大時代里,電梯維保服務該如何和“互聯網”有效結合,電梯維保服務距離互聯時代到底有多遠?互聯網又能給電梯帶來什么新的機遇?
如果要提升電梯維保服務,先看看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善:
1、市場環境。維保人都知道維保市場混亂、低價維保、無序競爭,說了很多年的維保市場洗牌遲遲未能到來,維保人期盼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讓自己的辛苦勞動付出收獲相應的價值,同時,更好的維保服務也能更有效的保障電梯的安全運行,而不是現在這樣劣幣驅逐良幣。
2、人員供給。市場環境不好,維保工辛苦工作卻沒有獲得應得的報酬,導致市場優質維保工極度缺乏。同樣作為專業技術人才,維保工若能達到軟件程序員的收入,相信將會有更多的優秀青年投身電梯維保事業。
3、救援網絡。電梯救援是當下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畢竟電梯困人極易令乘客感到恐慌,尤其是酷熱或者嚴寒的時候,應急救援是否能按要求半小時以內趕到現場,不能僅僅依靠一紙規定或一紙保證,更需要有效的落實。
4、企業管理。優質的維保企業會花費很多時間去做電梯維保計劃、布置計劃,維保工完成計劃以后,收集維保單,復核、歸檔。而一般的維保公司把班組一分,讓班組自行安排。此外,復核是一件頭疼的工作,15天維保一次有沒有做到?特殊原因超期怎么處理?以修代保怎么管控?存在一天一個人保養10臺的情況么?維保工因為工作現場分散,維保過程很難記錄和復核。而作為客戶的物業公司,從維保單獲取不到更多的信息,每次的意見也不能及時反饋到維保公司管理層。酒店業、餐飲業為什么能開那么多家連鎖,而維保企業開不了呢?因為維保企業的標準化難以執行落地,極大的提升了管理成本。
針對以上這些需要改善的地方,維保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維保人陷入某一個痛點或全力致力于改善某一個痛點不能自拔,比如:
1、把監控當成提升電梯維保質量的法寶。2016年1月3日,四川一家三口困在電梯4小時,監控一直有效,可手機無信號,五方對講無效,物業管理方、電梯維保方均無任何動作。用電梯監控提升電梯管理治標不治本,監控可以作為監管的輔助手段,不能作為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無法替代維修工的責任。
2、把傳感報警作為最重要的物聯網方式。一談到電梯大家都會說物聯網,在電梯上加上一個盒子,盒子里記錄電梯的運行狀況,一有異常就報警。然而我們維保人都知道,電梯自身的傳感器的靈敏度遠遠高于這個盒子,在本身就有傳感感應功能上,再加上一個盒子,盒子的成本先不計,后期維護也是一個問題,為了維護這個盒子的正常運行,又得有一套安裝、維保的人工班底和額外的數據通訊費用。
3、相關部門制定并推行維保指導價。在沒有改善市場環境的前提下,推行維保指導價就是一廂情愿的做法,簽兩份合同,一份給政府檢查,一份實際執行,這種監管實在是太好應對了。
4、政府組建應急救援網絡。和消防不一樣,政府本身是不具備電梯應急救援的實力,只能依靠社會力量來組建,而電梯的社會救援力量又是如此的松散,要組建這么一個網絡并落地執行,并非一日之功。
5、專業人才匱乏。開設電梯維保專業的正規院校太少,即使有民間教學力量看到了這個問題,組建專業電梯學校,為電梯行業輸送人才,但生源卻遠不如蘭鷗、達內這些程序員培訓機構火爆,其根本原因還在于電梯行業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看了這么多問題,利用互聯網我們可以做什么?互聯網可以結網,以上的問題,都是真正的問題,然而為單獨解決一個問題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會被其他的問題給掩蓋掉,只有將所有的問題結合成一張網,共同提升,同步改進,行業才能有整體進步。互聯網就是這么一個結網的工具,只有互聯網有這個能力,把電梯、監控、傳感設備、人、物流、數據統一起來,放到一張網上去解決問題。電梯行業的未來在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實現萬物互聯,生態電梯。
問題在眼前,目標在眼前,我們順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順應市場規律,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行業提升的整體模型,根據戰略模型,針對諸多問題,齊力改造提升,這才是達到目標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