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著股市命脈的證監會,竟因沒有維修金而戰戰兢兢地使用“吃人電梯”?證監會電梯一事,再度讓電梯安全進入公眾視野。
在北京兩個住宅小區,業主們為電梯的事兒正鬧心。他們不是沒有資金,卻鬧不懂物業公司為何一味要啟動大修?大修后的電梯為何不見好?業主在大修中毫無知情權的尷尬現實,讓電梯成為懸在心上的一根刺。
爭維修金
小區6部電梯已停運一年
每天早晨上班的時間,家住通州新城陽光小區33號樓1單元A座的市民王先生,都得提前10分鐘出門。和交通的早晚高峰一樣,這一年來,他們樓里每天也要上演早晚高峰,因為,兩部電梯中的一部停運了,且一停就是一年。
在新城陽光小區,像王先生這樣每天得“擠”電梯出門的住戶有330戶、近1000人。自去年6月份起,小區的33號、34號、35號和37號四棟樓中的六個單元,就分別“停擺”了一部電梯。
“最初電梯停運,是因為通州區特種設備檢測所來做定期檢驗時,發現小區的77部電梯中有11部存在安全技術檔案不齊全、曳引繩斷絲超標的隱患,要求整改維修。”小區業委會下屬的電梯專項工作組成員告訴記者。
被勒令整改后,物業公司維修了其中的5部電梯,剩余了6部,想以電梯大修的名義申請動用“大修金”。“動起這個念頭,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組成員介紹,新城陽光小區于三年前更換了物業公司,老物業在離場時,一直沒有移交“大修金”的資料。為了獲取資料和賬戶信息,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經開會商議,以電梯大修的名義申請“大修金”,“就是說,只是由頭,并不真用。”
然而,幾個月后,在到底動不動“大修金”的問題上,業委會內部出現了分歧,物業公司也轉變了態度,提出剩余的6部電梯必須使用“大修金”維修,理由是“年頭長了,電梯就得大修才安全。”
大修施工單位就是維保單位
分歧,便成了電梯停運爭議的起點。工作組成員告訴記者,在業委會內部尚未達成統一時,物業公司已悄悄啟動了電梯大修的檢測鑒定和招投標工作。
“今年2月19日,也就是元宵節前的周五,物業公司突然在小區內招貼了招投標文件,寫明在2月23日下午5點截止投標。然而,因為20日和21日是周末,22日是元宵節,很多人都是在23日才注意到這個招投標文件。”
2月23日,在看到這份文件后,電梯工作組的一位成員向物業公司提出,推薦電梯原廠維修公司參加招投標,以截止時間已到為由被拒絕了。“所以,最后,只有小區的維保單位一家參加了招投標,而這家維保單位就是物業公司旗下的。”
“換句話說,它們既是發球員,也是守門員。”幾位成員一致提出,從電梯大修的檢測鑒定到招投標工作,物業公司均沒有主動告知業委會和全體業主,業委會往往是事后才知曉,“‘大修金’是業主們交納的房屋養老錢,怎么就變成了局外人?”
爭執不下的僵局,卻苦了6個單元的業主們,業主們由此諸多抱怨。截至上周,業委會又先后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先由物業公司修復6部電梯,確實需要申請“大修金”的,按照啟動大修的程序征集相應業主同意后再執行;一個是由業委會通過招投標方式在外部尋找第三方機構對6部電梯進行維修。最終,經過多次協商,物業公司初步同意第二個方案。
“我們為什么提出先修復?因為按照當初電梯定期檢驗的報告,只有一項曳引繩斷絲超標為不合格,其他均為合格。至少從這份檢驗報告看,并沒有到達除了大修外已無辦法的程度。”業委會的幾位成員反而擔心,長達一年的電梯停運,會給電梯帶來安全隱患,“停擺久了,真的是不大修都不行了。”
花維修金
大修金花了電梯仍“吃人”
電梯“吃人”的事情,同樣也發生在西二環的遠見名苑小區。然而,這里的業主們卻比新城陽光小區的業主更為困惑:因為,小區不久前才對5部電梯啟動了大修,只是,修完之后,電梯不見好轉,依舊常常出現關人的狀況。
遠見名苑小區的10號樓C座和8號樓的電梯,已經“服役”超過11年。2015年7月,雖然對于動用“大修金”也存在爭議,但由于經常發生“關人”事件,兩棟樓的業主最終簽字同意,花費27萬元對兩棟樓內的5部電梯進行了大修。
當年8月,經過驗收,5部電梯完成大修并投入使用。然而,投入使用沒有太長時間,8號樓的南梯就發生了“墜梯”事件;隨后,10號樓C座又再度重復了去年出現過的“關人”狀況。
“大修之前,電梯出現故障,你物業公司說是因為年久失修,需要大動‘手術’方可。可如今,27萬元已經花了,為何依然不見好轉?墜梯、關人依然不見消除?那這次大修到底修了啥?”對于這次啟動大修,小區業主們如今諸多抱怨,表示除了大修之后運行的電梯增加了1部以外,小區的電梯安全隱患依然不樂觀。“這就使我們無法不懷疑,大修是否只是公司套利的借口?”
小區業主會主任告訴記者,在啟動5部電梯的大修過程中,業主會和業主們曾要求物業公司公開招投標信息,卻被物業公司拒絕。而最后顯示,施工單位就是物業公司聘請的維保單位,而這家維保單位又恰巧和物業公司是同一個法人代表。同時,大修完成后,物業公司也沒有公司施工決算,當初申請的27萬元是否都如數花了,業主們也是完全不知道。
“作為普通人,我們對電梯維修并不在行,能感受到的就是使用好壞。可從這點上,這次大修顯然并不達標。”業主會主任表示,業主在電梯大修中的知情權被完全忽視,只是變為維修費用的“買單人”。“需要修電梯時,物業公司就強調我們是出資者,可到了維修時,似乎就忘了‘大修金’是全體業主的錢。”
專家:
維修金管理辦法非改不可了
“電梯大修時無論是動用專項維修資金,還是使用公共收益維修,作為付費主體的業主來說,從招投標到施工竣工驗收,都是沒有知情權的,更沒有共同管理權。”一位要求匿名的物業專家在采訪中告訴記者,根據《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從專項維修資金發起申請使用開始,審核過程、審批過程、招標過程、簽署施工合同過程、撥款過程、驗收過程和監督過程,都沒有業主方的制度設計,這一不利于業主方行使權利的制度才是業主方不同意動用專項維修資金的矛盾核心。
“一方面,業主歸集的專項維修資金,業主自己不能做主,不能正常使用,不能正常發揮監督權;而另一方面,作為小區物業管理主體的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沒有法人身份,沒有經濟對償能力,沒有民事責任承擔能力,如何承擔起這些電梯維修相關的技術性、專業性、經濟性責任?”
這位專家提出,從業主、政府和物業公司三個層面來說,都需要改革《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引入業主為主導的制度安排。對于電梯這種重大設備設施的維修,從發起立項、審核、審批、監督、招投標、撥款、竣工驗收、維保質量等環節,都應該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籌集、使用、監督、賠償機制,依法依規給與業主知情權、共同管理權。“比如,如果業主和業委會覺得不懂行,能否賦予他們引入第三方機構對電梯大修進行評估和監管?這樣,既賦予了業主對自己掏的錢的知情權,又能解決專業性不對稱的問題。”
相關新聞
北京市首部電梯維保培訓規范公布
電梯維保一直是決定電梯壽命的重要環節。記者昨日獲悉,北京房地集團新成立的天宇特種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率先發布了北京市行業內首部關于電梯的日常維修保養培訓規范。
準備工作、轎廂內檢查作業、機房檢查保護作業、轎頂檢查保養作業、底坑檢查保養作業……記者在這份《電梯維護保養規則與流程》中看到,細到轎廂內的按鈕、顯示、開關、照明和通風都在檢查作業范圍之內,而轎廂門開關動作有無異常、光幕、安全觸板是否靈敏成為檢查重點,這也將避免電梯門“咬人”的現象發生。同時,流程中要求,電梯的超載試驗、消防試驗每年至少一次,而且在年檢之前必須確認。
Why overhaul cost always brings services of lower quality?
There are 6 elevators in a community without operating for a year, whose overhaul company is also its maintenance one, which means the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party are the same one. Such arrangement still leads to elevator accidents after spending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the overhaul. The 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on of Special Maintenance Fund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thus proposed to amend and adopting a third-party assessment.